《大运·梦想》黄名玄
今天,作为深圳文化周主要活动之一的《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该项大展,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精选出国画、油画、版画、雕刻、水彩、装置等艺术作品50余件。本次展览发动广泛、艺术家们热情投入,作品内容丰富,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了特区3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特别再现了深圳30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和感人故事,反映了深圳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建设成就。本报今天刊发特别为此次展出撰写的美术评论,全方位评析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
深圳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她以三十年的时间成就了一部改革开放的史诗,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建起了一座新城,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美术工作者既是这些奇迹的见证者,也是这些奇迹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置身于这座激情燃烧的城市,耳闻其铿锵疾进的步伐,目睹其沧海桑田的巨变,感动于心而形之于笔,将自己的激情与感动泼洒在画布和宣纸上——以色彩为红土地存照,以笔墨为拓荒牛传神,以图像为历史瞬间定格,以造型为鹏城腾飞立传——此次,“庆祝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美术作品赴京展”,正是从无数美术作品中几经遴选,奉献给首都观众的精品佳作。
改革开放历程的真实再现
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宏大抒写,此次画展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聚焦于深圳三十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瞬间进行了艺术化的呈现。
画家们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党中央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特区建设各个关键时期,对深圳的改革开放事业所给予的巨大支持和亲切关怀。作为较早来到特区的油画家,陈宏新的油画《春天》表现了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下一株小叶榕的难忘瞬间。画面上,小平同志与两个孩子一同挥锨培土,浇水种树,寄寓着深圳人对老人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恩之心。这幅画曾在深圳博物馆的改革开放专题展览中长期陈列,早已成为深圳民众十分熟悉的标志性作品。而马刚的《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和《江泽民在社区》则是专为本次展览而创作的新作。画中的邓小平面容坚毅,手势有力,令观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江泽民在社区》则选取了江泽民在莲花北社区与居民亲切交谈的场景,表现出中央领导与特区民众的亲密无间。丁一林的《胡锦涛和高新技术产业》表现的是胡总书记视察深圳中兴通讯的难忘瞬间,画面上胡总书记神情专注地俯身查看产品生产线,倾听着企业负责人的讲解,整个画面气氛融洽,色调协调。
对深圳发展历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画家们以浓墨重彩给与了精心描绘。陈树东的油画《潮·蛇口第一爆》以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勾勒出开山炮炸响的瞬间。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震醒了沉睡的大地。而钟曦、陈瑞奕的版画《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则以简约概括的构图,将1983年7月8日深圳发行第一张股票的历史瞬间定格在画面上。此外,还有李振飞表现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影响深远口号的油画《春天的细雨》、陆声波表现1992年股票风波的版画以及罗田喜的《使命·欢送驻港部队》等。这些主题性创作,就像一部以图像记录深圳改革开放进程的大事记,在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启迪人们去回忆去思考,从而激发人们继续开拓进取的斗志和勇气。
城市沧桑巨变的激情演绎
深圳被称为“一夜之城”,其发展速度举世惊叹。而创造“一夜之城”奇迹的,正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他们被深圳人亲切地称为“拓荒牛”。画家们对这些可敬的建设者倾注了深情厚意,许多作品感人至深。骆文冠的版画《无名草》、郭炳安的油画《鹰》和刘海志的油画《广袤之路》都是创作于二十年前的早期代表性作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选取极富象征性的视觉符号,赋予其特殊的背景,从而揭示出作者对建设者的深深敬意。而陈宜明的《基建工程兵》、孙立新的《地铁建设者》、肖焕群的《赛格广场的纪念》、董小明、严善錞等人合作的《深圳人·中兴》、郝强、闵志念的《激荡三十年》、赵振华的《大芬村的创业者》等作品,则以描绘群像的方式,把特区建设者直接置于画面的中心,着力表现他们或凝重或开朗或坚毅或欣悦的神情和姿态,可谓各具风采,形神兼备。
移民潮,是深圳特有的绘画题材。在这方面,潘喜良的《春潮》和罗振环的《我们》堪称国画“双壁”。而表现新一代移民精神风貌的作品,如傅中望的雕塑《深圳年轻一代》、尹晶华的《我的深圳我的家》、陈宏新的《春日》、张闯的《动漫青春》等,则以浓郁的时代色彩,展现出深圳年轻人的理想、追求和生活实景。
描绘深圳城市面貌和都市风情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一座边陲小镇在三十年中变成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在这天翻地覆的巨变中,蕴藏着无数为画家所关切所钟情的画题。于是,一个个具有地标性质的景物被艺术家们收入了画幅:《文锦渡》(宋玉明作)、《西部港湾》(陈希旦作)、《天下共此时——世界之窗》(周凯作)、《欢乐之城(欢乐谷)》(张立平作)、《根系中英街》(韦济众作)、《风景这边独好(盐田港)》(乔广洋、邱国威合作)等。而更多的画家似乎更喜欢以抽象概括的手法,着力表现这座青春之城的生机律动和精神气质,如董小明的水墨《昇腾》、李世南的水墨《鹏城旋律》、田克盛的油画《飞过鹏城》、梁宇的油画《工地系列》、张小纲的水彩《春城无处不飞花》、杨晓洋的水墨《万家灯火》、何桢祥的油画《南国明珠》、邹明的国画《鹏城传说》以及文桢非的油画《放飞》等。这些作品视角独到,构思新颖,以小见大,寓意深邃,不仅具备主题性绘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欣赏性。
市民和谐生活的诗意抒写
深圳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山水常青,花开四季,处处小景,皆可入画;深圳也是一座宜居的现代都市,来自四面八方的深圳人在这片热土上和谐相处,诗意栖居;深圳也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这里发生的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参观本次画展,你可以真切感受到深圳这座现代都市的生活脉搏,聆听到画家们用点线面所谱写的诗意音画。
宋承德的国画《晨曦》,像一首清新的晨曲,横向摄录着深圳湾畔红树林的景致:晨雾尚未消散,白鹭款款而飞,远方楼宇点缀其间,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陈湘波的《东风吹来满眼春》,则以竖直的构图,画出一群雀鸟随风飞翔,从画面掠过。那红色的花海暗喻着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李节平的《和谐社区》以写实的笔法,聚焦于一场居民小区的联欢会,场面欢快而轻松。杨克山的《读书》则选取了书城一角,将熙熙攘攘的选书购书场面以及男女老少席地而坐全神贯注读书的情形,有条不紊地组织在画面上,虚实气氛的把握恰到好处,真实反映出深圳这座“因读书而受人尊敬”的城市浓郁的学习空气。
表现深圳人以爱心救助他人、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的作品,无疑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丛飞是深圳涌现出的爱心人物,洪涛为他塑像,让他生前资助的山区孩子与《丛飞爸爸》永远不再分离;郑强的《休息日的早晨》则写意地刻画了一群普通的深圳义工的形象。罗志伟的《福田希望小学》和陈广昌的《外面的世界》,把触角伸向了由深圳对口扶助的内地山乡,形象展现了深圳人的大爱无疆。
三大特色尽显深圳多元文化
本次展览,既是对深圳三十年美术事业丰硕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这座移民城市美术发展轨迹的一次独特呈现。从中人们不难看出其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点。
首先,这是一次由众多移民画家合力完成的集体创作。由于各位艺术家来自不同地域,带来了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趣味;又因为各位艺术家是在深圳发展的不同时期加入到美术创作之中的,其着眼点和自身的兴奋点也迥然不同,这就形成了本次展览绘画风格的异彩纷呈。
其次,这是一次诸多艺术“兵种”共同参与的联合作战。展品中,油画、国画、版画等常规武器依然是主力,而水彩、雕塑、装置等美术门类同样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无疑使本次展览的观赏性大大增强。
其三,这是一次各种艺术观念及其艺术品的多元呈现。传统国画与现代水墨并行不悖,写实油画与抽象表现相映生辉,具象雕塑与装置艺术各具风采。这昭示着深圳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各种艺术探索在这里都能生存发展并找到知音。本次展览正好为深圳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独特生态做出了形象的阐释。
当然,本次展品无论在主题揭示还是艺术表现上,还存在良莠不齐的遗憾。概括起来,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明显的不足——
一是有些作品图解式表达的痕迹较为明显,照相式的“摆拍”,降低了作品的典型性和艺术性,对事物内涵的浅薄解说和对直观图像的硬性捏合,也减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成稿时间的仓促和表达手法的粗糙,使有些作品存在明显的急就章痕迹,有些作品的瑕疵则令人惋惜。这些粗糙和瑕疵无疑影响了本次展览的整体艺术水准。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